存储器
# 一、存储器
**主存(DRAM):**动态随机存储器【周期性的刷新】
**Cache(SRAM):**静态随机存储
# 1、按存储的工作方式分类
- 读/写存储器(RAM)。它指既能读取数据也能存入数据的存储器
- 只读存储器:工作过程中仅能读取的存储器,根据数据的写入方式,这种存储器又可以细分为:
- ROM
- PROM
- EPROM
- EEPROM
# 2、按访问方式分类
- 按地址访问的存储器
- 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
# 3、按寻址方式分类
- 随机存储器
- 随机存储器是一种可读写的内存,允许数据在任何时刻被随机访问。它的存取时间与访问数据的顺序无关,通常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。常见类型包括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DRAM)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SRAM)。
- 顺序存储器
- 顺序存储器是一种数据存取方式,其中数据按顺序存储和访问。访问某个特定位置的数据时,需要从起始位置逐个读取,直到到达所需位置。常见例子包括磁带存储和某些类型的文件系统,适合存储大量数据但访问速度较慢。
- 直接存储器
- 直接存储器(如DMA)通常指的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,允许外设直接与内存进行数据传输,而不经过CPU。它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,减轻了CPU负担,适用于大量数据传输场景。
# 4、虚拟存储器
虚拟存储器由主存和辅存构成
虚拟存储器(Virtual Memory)是一种内存管理技术,它允许程序使用比物理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。虚拟存储器通过将物理内存和硬盘空间结合起来,创建出一个更大的逻辑内存空间,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。
# 主要特点:
- 地址空间隔离: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虚拟地址空间,进程之间互不干扰,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。
- 分页和分段:虚拟内存通常采用分页或分段的方式管理,将逻辑地址分为固定大小的页或段,按需加载到物理内存中。
- 按需加载:只有在需要时才将页面加载到内存,节省了物理内存的使用。
- 换页:当物理内存不足时,操作系统可以将不常用的页面换出到硬盘,腾出空间给新的页面。
# 优点:
- 内存扩展:程序可以使用超过物理内存限制的地址空间。
- 提高效率: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内存,减少内存碎片。
- 程序隔离: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
虚拟存储器是现代操作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系统中。
# 5、时间局部性
时间局部性(Temporal Locality)是指程序在某个时间段内访问的数据或指令,可能会在不久后再次被访问。换句话说,如果某个数据被访问过,那么它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再次被访问。这一特性常用于缓存设计,以提高访问速度和效率。
# 6、空间局部性
空间局部性(Spatial Locality)指的是程序在访问某个内存地址时,往往会很快访问相邻的内存地址。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数据块被访问,附近的数据也很可能在不久后被访问。这一特性常用于缓存和预取策略,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。
# 7、相联存储器
相联存储器是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
编辑 (opens new window)
上次更新: 2025/04/29, 3:04:00